布隆伯格的“996”哲学:80%的人生只是要到场!

hwfxw4年前 (2021-01-29)人生励志1563

  2019年底,77岁的迈克尔·布隆伯格宣布参加美国总统竞选。


下载.jpg


  这位白手起家、身家逾500亿美元的富豪信奉这么一句话——“人生80%的时间,只是让自己到场而已。”他参选美国总统,也只是一次“及时出席”,与其在2001年“9·11事件”后当选纽约市长类似。


  与资金相关的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获得,对金融从业者来说攸关成败。让数据及时“到场”,成就了布隆伯格的商业帝国。所谓“到场”,就是及时出现。


  与那些看似被卷入历史进程中的大人物相比,布隆伯格对“到场”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。他在哈佛商学院读MBA时,连续两个暑假都在剑桥的一家小房地产公司打工,附近就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。


  布隆伯格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。他说:“到了7点半或者8点,所有来到剑桥的潜在租房者,都已经给我们公司打过电话并约好了看房时间。我是唯一愿意那么早来接电话的人,而那些9点半才来上班的专职人员,一整天都坐在那里百思不得其解——一个接一个的人走进办公室,都来找布隆伯格先生。”


  入职所罗门兄弟公司后,布隆伯格每天早上7点来到办公室。“除了创始人比利·所罗门外,我比谁来得都早。如果所罗门想找人借个火或聊聊体育比赛,我是办公室里唯一的人。在26岁的时候,我成了他的哥们儿。除了约翰·古特弗罗因德之外,我每天下班都比其他人晚。当古特弗罗因德需要有人在非工作时间给那些最重要的客户打電话,或者听他抱怨那些已经下班回家的人时,只有我在场。他可是公司的二号人物,我可以蹭他的车回家……让自己随叫随到并不是一件苦差事,我喜欢自己所做的事。”


  布隆伯格发现,“生活遵循这样一个规律:每天你都会遇到微小的出乎意料的机会。有时抓住一个机会,就能让你一步登天。但大多数机会,如果有价值的话,也只能让你前进一小步。想成功,你必须一步一步来”。


  他对计划持一种相当强烈的抗拒态度。“不要谈什么5年计划或大飞跃,这种做法对企业家未必会起作用。规划大师会告诉你,要像奴隶一样遵从那些特定的、按部就班的策略……但在我的世界里不是这样,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。你努力工作,是因为这样能积累更多的机会,但结果无法保证,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手里碰巧拿到了什么样的牌。我一直都认为,自己应该尽可能地多玩几手牌,尽可能地聪明点,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。”


  1966年,在MBA即将毕业时,布隆伯格不知道自己将来应该干什么,他在同学的建议下给高盛和所罗门兄弟公司打了求职电话。经过面试,两家公司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。高盛给出的年薪是1.4万美元,而所罗门兄弟公司当时还是一家小公司,给出的年薪是9000美元,并提供2500美元贷款。布隆伯格选择了后者,成了一名证券销售员。他曾回忆,当时销售人员的社会地位很低,他的哈佛同学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去做这样的工作。


  所罗门兄弟公司吸引布隆伯格的是工作氛围,即信息的流动可能比较通畅。后来随着布隆伯格的升迁,他也遭遇到了一系列办公室政治问题。


  多年后,布隆伯格团队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,也无非是尽可能地解决内部信息被“阻断”的问题。而布隆伯格后来被迫“创业”,则是在更大层面上使得信息对于各利益相关方更加透明而已,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。


  布隆伯格说自己是彭博的皇帝,他一直希望在自己没穿衣服的时候有人提醒他。在所罗门兄弟公司业绩下滑时,他曾建议当时的执行合伙人约翰·古特弗罗因德设置一个幕僚长岗位,让他来做那个说真话的小孩,不过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。


  在布隆伯格看来,工作环境比管理层的命令更能影响员工的工作习惯,所以在彭博的办公场所不允许有隔断存在。他说:“员工必须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,做到不受任何干扰的影响。开放式办公最大的好处是,当员工专注于其他事情的时候,也能吸收周围的信息。开放还能让他们始终面对同事,阻止同事有刁难他们的幼稚想法。就像市场的真理一样,透明带来公平。”


  布隆伯格曾表示,如果一个人和竞争对手一样努力,那么他的胜率永远是50%;如果他比竞争对手更努力,他就会有更好的胜率,“因为更多的付出几乎总是带来更大的成功。反过来你也会获得更多的乐趣,然后你会因为得到了回报而愿意付出更多,如此循环下去”。在他看来,不公平竞争才能赢,“不公平”来自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

  有趣的是,在布隆伯格身为纽约市长的10多年中,他推动了很多善政。他的一项政策颇受争议。为了解决优质公立学校拉美裔、非洲裔学生比例过少的问题,他提出了一项计划,大幅增加标准性考试的成绩在所谓好学校录取过程中所占的权重。这一计划完全事与愿违,这些学校大量涌入来自中产阶级白人、亚裔家庭的孩子。


  来自犹太中产家庭的布隆伯格是本能的“择优制度”支持者,即“只有高度应试化、完全以成绩为中心的评价标准,对普通人来说才是最公平的”。当他拿到哈佛商学院录取通知书时,他想象着他父亲如果活着,对此会多么激动。


  实际上这也是布隆伯格领导彭博时一项制度的延续。他认为,“这家公司的主要资产不是技术、数据库、独有的通信系统,甚至不是客户,而是员工”,所以相对于“大多数公司不到迫不得已从不优化自己的队伍”,彭博永远在“优化”人员,这也可以被理解为内部淘汰。


  对于一个以“996”为乐趣的创业者来说,在管理上放手,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。布隆伯格去购买别的公司的产品、服务乃至收购别的公司时,会疑虑重重。除了买下纽约的一家广播电台,进军广播电视业,彭博进行的“相关多元化”,都是DIY的,只是为了这个金融平台更加自给自足而已。


  布隆伯格承认:“从事必躬亲到放手不管,对我来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但这个过程并不总是令人愉快,我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。如果我们想继续发展壮大,我就必须移交权力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此会感到高兴。随着公司发展壮大,我越来越认可委托的重要性,因为我知道,任何试图微观管理大型机构的人最终都会失败。”


  布隆伯格有一项高危的兴趣爱好——驾驶飞机,并有过两次遭遇发动机故障死里逃生的经历。面对这项活动所引发的计划之外的状况,他得出的结论是:“不要惊慌,按你平常训练时的要求去做,而且要做到恰到好处、不多不少。”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喜欢飞行,是因为喜欢飞行时那种言行一致的状态,“你必须做到,而不只是说到”。这也是一个“到场”的问题,必须此地此人处理当前的问题,而不能为下一步会出现什么结果想太多。


  布隆伯格也暗示了好的结果只是“做到”的附属品。这位曾经的华尔街金牌交易员说:“华尔街预示着巨大的财富,虽然实际上我很少听说有谁真的在那里发了大财。从约翰·洛克菲勒到山姆·沃尔顿、比尔·盖茨,巨大的财务成就来自在现实世界开办企业生产具体产品、提供就业岗位、创作价值和提供帮助的人们。”


  (摘自《发现》)


相关文章

你不是失败了,只是还没成功

1我很喜欢写作,但发表作品的过程非常坎坷。我曾在半年的时间里,写了近80篇短篇小说,朋友们看过都说好。于是,我信心满满地找杂志投稿,结果没有一篇被选用,我被打击得失去信心,索性不再投稿。在停笔那段日子...

教你怎样告别心累

  引导语:欲望太多就会觉得心累,计较太少便会心胸宽阔,这样就不会觉得疲倦。  人之以是会心累,便是常常倘佯在对峙和放弃之间,举棋不定。生存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影象的工具,也有一些必须要放弃的工具。放...

庸者谋事,智者谋局(深度好文)

不谋一世者,不足谋一时。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《孙子兵法》讲:“庸者谋事,智者谋局。”庸者只会把目光定格在一件事上,在他们眼中世界是孤立的、片面的、静止的。智者却能把单个的事件加上时间、空间的维度,...

人生最大的底气,是那个咬牙前行的自己

知乎上有个热问:“哪句话支撑你度过许多煎熬的时刻?”高赞回答是作家卢思浩的一段话:“你要忍,忍到春暖花开;你要走,走到灯火通明;你要看过世界辽阔,再批判是好是坏;你要卯足劲变好,再旗鼓相当站在不敢想象...

有什么天生牛逼,不过是慢慢地磨、笨笨地熬

耐得住寂寞,才能守得住繁华。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:曾经他普普通通坐在角落里,无人关注,突然有一天,他却意外超越了身边所有人。很多人把这样的成功,归结与运气,却没看到他们默默无闻,努力扎根的日子。滴水...

杨绛:所有付出,都不会被辜负

杨绛:所有付出,都不会被辜负

生活中,收获固然使人感到满足,付出本身也是一种幸福。一个懂得付出的人,更容易感受到快乐。从这个角度讲,所有付出,都不会被辜负。1种如是因,收如是果《道德经》里讲:“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。”想要获得什么,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